分享好友 文章首页 文章分类 切换频道

酒企碳排放核算新标实施 ESG数据准确度仍存挑战

2025-04-08 09:55110

 

4月1日,国家标准《GB/T32151.25-2024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25部分:食品、烟草及酒、饮料和精制茶企业》(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实施。

  这一标准针对酒类、食品等行业构建了覆盖生产全生命周期的碳核算框架,标志着传统高耗能产业的碳排放管理迈入精细化阶段。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施懿宸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将进酒》记者采访时表示,《标准》对于酒业制造过程中的碳排放管理,不仅有助于消费者做出更环保的选择,还能推动酒类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助力绿色低碳消费的实现。

  同时他也指出,要实现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核算,酒企需要投入相关的盘查设备,如碳排放精细化检测设备等。否则,酒企或第三方盘查出的数据可能不够准确,无法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白酒行业碳核算有了“通用语言”

  据了解,《标准》将酒企的碳排放核算范围细化为五大板块: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废水厌氧处理排放、购入的电力与热力排放以及输出的电力与热力排放。其中,生产过程排放不仅包括燃料燃烧,还明确碳酸盐分解、外购工业二氧化碳原料使用损耗等环节。

  以白酒行业为例,意味着从制曲、发酵、蒸馏到成品酒出库的全流程均被纳入核算体系,尤其对蒸馏环节的能源替代技术(如生物质燃料、电能)和余热回收提出量化要求。此外,废水厌氧处理产生的甲烷排放需通过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处理水量等参数交叉验证,确保数据可追溯。

  在数据管理层面,《标准》要求企业建立温室气体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分级管理排放源并制定质量控制计划。例如,化石燃料消耗量需依据GB 17167标准严格计量,低位发热量优先采用实测值,废水处理环节的甲烷排放需结合污泥清除量和回收量动态校准。附录C中提供的燃料热值、碳酸盐排放因子等默认值,则为中小酒企提供了核算基准,缓解了技术能力不足的压力。

  值得关注的是,《标准》规定统一核算方法,推动了酒企ESG(环境、社会责任及管治)信息披露的透明化。有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23年度,A股上市酒企仅有12家披露碳排放数据,且口径差异显著。如此一来,相当于为各个酒企提供了碳排放核算的“通用语言”,更加便于行业内外的表达和理解。

  施懿宸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表示,酒类行业与其他行业在温室气体排放要求上存在显著差异。酒类行业(包括白酒、啤酒等)作为重要的消费类大众行业,其温室气体排放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环节。为了推动绿色低碳消费,相关部门要求酒企披露碳排放信息,让消费者能够甄别出低排放的酒类产品。

  “这种对碳排放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要求,不仅有助于消费者做出更环保的选择,还推动酒类行业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助力绿色低碳消费的实现。”施懿宸说。

  核算核心在于精准性和可追溯性

  尽管《标准》为酒业低碳转型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数据监测能力不足、改造成本高企、国际标准对接滞后等问题成为行业面临的现实障碍。

  全生命周期碳核算的核心在于数据的精准性和可追溯性,但当前多数酒企在监测设备和技术能力上存在短板。例如,废水厌氧处理的甲烷排放需实时监测COD浓度、污泥清除量等参数,而中小酒企多依赖人工记录或估算,数据偏差风险较高。

  施懿宸指出,若企业未部署碳排放精细化检测设备,第三方报告的准确性将大打折扣。此外,购入电力、热力的间接排放核算需对接全国电网排放因子,这对企业的数据链协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技术改造成本的高企进一步加剧了行业分化。《标准》明确要求酒企淘汰燃煤锅炉、转向清洁能源,并引入余热回收技术,但蒸馏环节的能源替代投入动辄千万元,中小酒企难以负荷。

  酱酒核心产区仁怀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的数据显示,该地区在2021~2023年累计清理退出白酒生产企业(作坊)632家,淘汰落后产能6.6万千升,兼并整合681家,白酒生产企业总数减至942家,提前一年实现控制在1000家以内目标。

  这种“马太效应”下,产业集群化低碳发展或成破局关键。例如,集中提供清洁能源和废水处理设施,可降低单个企业的减排成本,但如何平衡集群协同与市场竞争仍是难题。

  国际市场的绿色壁垒与国内消费认知的滞后亦构成双重挑战。海外市场对产品碳标签认可度较高,而国内酒企尚未建立成熟的碳足迹认证体系。《标准》虽提供了核算框架,但在国际互认、绿色溢价转化等方面仍需配套机制。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低碳白酒”的认知仍停留在概念阶段,市场教育亟待加强。如何将碳排放数据转化为品牌竞争力,成为酒企突围的关键。

  在施懿宸看来,消费行业品类众多,从酒类行业着手制定相关碳排放管理标准,可以推动那些原本不属于绿色低碳范畴的产品向绿色低碳转型,非常具有指标意义。否则,绿色消费可能仅局限于电动车等少数产品。通过这种方式,消费者可以区分出哪些企业、哪些产品在绿色低碳减排方面表现更好,从而助力消费者做出绿色低碳的选择。


点赞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分享 2
国资委:推动海外经营机构在海外经营管理、重大项目实施中将ESG工作作为重要内容
面新闻2025-07-04 17:32北京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质量推进品牌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到,强化品牌跨文化融合。

0评论2025-07-1032

共寻可持续发展标杆!证券之星第三届ESG新标杆企业评选活动火热进行
经济观察网为深入推进中国ESG体系建设,传递企业ESG价值内涵,证券之星于2025年5月16日正式启动“第三届ESG新标杆企业评选”活动

0评论2025-07-1026

慕尚集团(01817.HK)荣获“ESG环境友好卓越企业”,以绿色时尚解锁新价值
当前,ESG 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已逐渐成为企业的核心价值维度之一。在此背景下,ESG 生态体系加速完善,ESG 的监管、披露、评价等

0评论2025-07-1026

刘世锦:绿色低碳产业需要保持适度快速的增长
  在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近日举办的“能源中国——全面加速绿色能源转型 推动协同发展”活动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

0评论2025-07-0825

央行发布首个绿色金融国家标准 已建成全球最大绿色债券市场
  观点网讯:7月7日,据央视财经,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绿色金融领域首个国家标准,统一境内绿色金融产品界定范围,以促进绿色

0评论2025-07-0828

《全球数字友好倡议》(草案)在京发布
  新浪财经 7月2日,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主论坛之一的数字友好城市建设全球对话上,《全球数字友好倡议》(草案)(简称“

0评论2025-07-0825

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到2027年底 力争全国范围内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其中提出,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新能源汽

0评论2025-07-0828

四部门:推动大功率充电设施布局规划与配电网规划融合衔接,适度超前进行电网建设并及时升级改造
2025年07月07日 14:23澎湃新闻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门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其中提出,促进

0评论2025-07-0827

中国有力助推全球能源转型
转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访世界经济论坛专家尼古拉斯·瓦格纳  世界经济论坛能源与材料中心专家尼古拉斯·瓦格纳日前接受

0评论2025-07-0824

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胡昊鹏:“不出海,就出局”的说法过于绝对 企业应“两条腿走路”
新浪财经 蒋露瑶/发自天津  2025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于6月24-26日在天津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时代企业家精神”为主题,

0评论2025-07-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