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章首页 文章分类 切换频道

碳足迹量化何以影响新能源汽车?

2025-04-10 10:5180

  转自:中国环境网

  生态环境部近日就《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轻型电动汽车(征求意见稿)》《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动力电池(征求意见稿)》等标准公开征求意见。这两项标准的制定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笔者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建立完善的碳足迹管理体系,既是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的现实需要和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从国际竞争角度看,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实现弯道超车,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出口国。但与此同时,国际碳关税压力与日俱增。欧盟《电池和废电池法规》明确要求,2025年2月起出口动力电池必须提供碳足迹声明,法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将碳足迹评分作为硬性指标。这些政策表面是环境规制,实则是新型贸易壁垒。在此背景下,完善碳足迹管理体系,增强企业碳足迹管理能力,已成为我国汽车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修课。

  从国内发展角度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涉及钢铁、化工、电子等上百个行业。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不仅能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转型,更能带动上下游协同降碳。以动力电池为例,其碳足迹的60%以上来自上游环节,通过碳足迹管理倒逼上游环节减排,可推动产业链整体碳强度下降。这种“以车促产、以产带链”的协同效应,将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积极开展碳足迹核算实践,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碳足迹量化标准,碳足迹核算仍存在核算边界界定不一致、数据采集口径差异大、排放因子数据库不统一等问题,导致核算结果可比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国际认可度。统一标准的出台,将打破企业各自为战的局面,为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链整体降碳提供标尺。

  随着碳足迹量化标准的出台,新能源汽车企业碳排放从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转变为可量化、可追溯的具体数据,使得企业的环境责任更加明确清晰。可以预见,碳排放管理水平将成为投资者、消费者重点关注的指标之一。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必须认清形势,碳足迹管理将不再是出口企业的专属课题。在供应链压力传导和低碳转型大趋势下,减少产品碳排放不是锦上添花的“附加题”,而是企业赢得市场、获取客户信任的“必答题”。

  同时,碳足迹量化标准的完善,也可以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参考依据。企业可利用碳足迹数据,系统梳理生产各环节的能耗与排放,挖掘节能降碳潜力,通过工艺优化、设备升级、能效提升等措施,切实增强产品的绿色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轻型电动汽车(征求意见稿)》提出,在现阶段报废回收数据不完善的情况下,允许采用部分生命周期进行碳足迹核算,但未来将逐步过渡到全生命周期评估。这释放出明确信号:随着回收体系完善和数据质量提升,汽车报废阶段的碳排放管理将成为必然要求。

  当前,相关企业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材料再生利用等方面仍存在主动性不足、规范化不够、数据缺失等问题。对此,相关企业应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回收体系建设,完善产品可追溯机制,积极探索低碳拆解技术和再生材料应用等,为即将到来的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要求做好准备,从而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位置。

  随着碳足迹量化标准的落地实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绿色转型的关键机遇期。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企业只有将低碳理念贯穿始终,加强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才能在全球绿色竞争中把握先机。


点赞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分享 2
国家能源局:预计三年内全国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
(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新型储能规

0评论2025-09-222

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发布《净零技术展望》 针对本土钢铁行业列出3种主要解决方案
(来源:易碳家)  8月21日,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Government Office for Science)在英国政府官网发布《净零技术展望》(下称

0评论2025-09-222

渤海湾“海底草原”生态修复再造“蓝碳”
中新社河北唐山9月15日电 题:渤海湾“海底草原”生态修复再造“蓝碳”  作者 赵丹媚 艾广德 肖光明  清晨,巡护船从河北省

0评论2025-09-222

国务院吹风会实录:碳减排工具已撬动1.38万亿贷款
(来源: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9月11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举办。其中提到绿色金融、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内容,文

0评论2025-09-222

WWF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技能大赛,共促绿色金融创新与实践
新浪财经 2025年9月16日,广州——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以下简称“WWF北京代表处”)等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的“粤

0评论2025-09-222

当人工智能遇上生态治理,能带来哪些变革?
转自:中国环境网  在数字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给各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

0评论2025-09-226

12个工厂加入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网络
新浪财经2025年9月16日,瑞士,日内瓦——12家制造企业近日加入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网络(Global Lighthouse Network)。至此

0评论2025-09-222

海尔ESG成果入选“2025年ESG实践优秀案例”
【天极网IT新闻频道】随着ESG理念在中国市场从小众探索发展为主流刚需,ESG已成为企业重塑竞争力、开拓新增长极的核心抓手。作为

0评论2025-09-223

美国退了,欧盟松了,中国ESG的机遇来了
企业观察报2025年已过去四分之三,ESG事业在这一年的发展可谓频遭挑战。一方面,在政治风向逆转以及种种经济问题的影响下,美国

0评论2025-09-225

科技驱动+责任引领:解析维信金科ESG发展之路
身边24小时2025-09-18 16:11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下,环境(E)、社会(S)与公司治理(G)已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与长远发展

0评论2025-0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