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章首页 文章分类 切换频道

证监会首次从部门规章层面规范ESG信息披露

2025-04-21 10:25570

新浪财经2025-04-19 20:26云南

  2025年3月28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信披办法》)第六十五条明确提出“上市公司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该《信披办法》于2025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并不是证监会第一次规范ESG信息披露。早在2024年4月和12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在证监会的指导下分别发布了《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南第4号——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以下分别简称《指引》《指南》)。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发稿前,共有458家A股上市公司在《指引》要求之下被强制披露2025年度ESG报告。

  多位受访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本次《信披办法》的修订是证监会在部门规章层面首次明确以“可持续发展报告”为名,用法律框架的方式连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此前颁布的ESG规范,所有A股上市公司须以《指引》《指南》为准披露ESG报告,《指引》是“考纲”,《指南》是“教科书”。

  首次明确以“可持续发展报告”为名

  《信披办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上市公司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名称来源于新‘国九条’。”上海财经大学特聘教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原理事张为国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证监会和三大交易所引用了新“国九条”中规定的“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

  张为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强调,2024年三大交易所颁布的《指引》《指南》由证监会指导,社会责任报告披露规则和环境信息披露规则也早已出台,因此本次《信披办法》的修订重点在于明确了以可持续发展报告为名称,并不是证监会第一次从部门规章里规范ESG报告披露。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与2024年12月证监会就《信披办法》修订稿征求意见的版本相比,正式的《信披办法》对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要求位置进行了后移。

  《信披办法》修订稿第一章总则、第三条第五款规定:“上市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根据中国证监会和证券交易所的规定披露可持续发展有关的信息。”

  正式的《信披办法》中,如上所述,此规定被移入第六章附则,并且删除了前半句“上市公司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表述。兴业碳金融研究院钱立华团队认为,相关调整舍弃了概念泛化不清的“社会责任”表述,避免上市公司披露混乱。

  张为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制定部门规章制度有逻辑套路,例如第一章为总则,第二章为定期报告,第三章为临时报告,“对于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披露规定可能并不适合放在第一章中,因此放入了第六章附则中。”

  有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与ESG报告并不相同,《指引》规定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后无需再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不披露ESG报告的企业仍可以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上市公司也可同时披露两份报告,例如中航西飞和民生银行,各自同时披露了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与2024年度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

  《指南》明确,报告名称应当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公司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统称《可持续发展报告》。

  时值2024年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季,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截至2025年4月1日,A股已有61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度ESG报告,报告命名大致分为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报告四种情况。

  已有上市公司按照《指引》《指南》要求更改了报告名称。集泰股份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深交所《指南》的法规要求,公司更改了2024年ESG报告名称,由社会责任报告更名为可持续发展报告。

  458家企业ESG信披倒计时

  “本次《信披办法》的修订也意味着证监会通过法律框架的方式,将2024年三大交易所颁布的《指引》《指南》进行连接。”张为国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所有A股上市公司须以《指引》为准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是“考纲”,《指南》是“教科书”。

  《指引》圈定报告期内被持续纳入上证180、深证100、科创50、创业板指数和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应当在2026年4月30日前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可持续发展报告。

  距离今年的ESG报告披露季截止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24年ESG报告是这458家企业的最后准备机会,不少上市公司正加紧报告编制。某ESG强制披露酒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正在进行,将在4月30日前进行披露,“会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公司相关制度修订。”

  有A股制药企业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依据《指引》和《指南》,公司将对2025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做出许多调整。往期可持续发展报告依据GRI、香港联交所等要求进行披露,在深交所颁布《指引》后,公司将在2026年严格按照时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上市公司应当如何提升可持续发展报告质量、做好按期披露?中国银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双碳创新中心负责人李栩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ESG是“一把手”工程,上市公司要建立ESG管理团队,推动跨部门协作。

  “企业在编制往期可持续发展报告时,大多由董事会秘书或公司公关部带领少部分人进行数据收集,再依赖外包团队进行编制。”李栩然解释称,以高碳行业为例,企业需要披露碳排放强度和减排路径,很多企业没有真正的ESG组织架构,在报告编制时发现诸多数据散落在企业的不同部门和子公司之中,碳排放数据既难统筹,也难对齐。因此需要企业从集团层面管理碳排放数据。

  “不仅如此,除了环境维度的碳排放数据,企业在社会责任和治理维度开展的工作,需要与企业不同部门(财务、法务)甚至外部的供应链公司进行配合,如果没有ESG委员会、董事会监督,则很难开展S和G维度的工作。”李栩然向记者表示。

  兴业碳金融研究院钱立华团队认为,考虑到本土ESG披露刚刚起步,上市公司从第三方机构获取服务是必经的学习过程,但从长远来看,随着ESG披露逐步规范、并逐步纳入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核心条款,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编制将逐渐成为上市公司的一项定期合规要求,上市公司逐步建立自身的ESG能力是大势所趋,而当前许多提供ESG报告编制服务的第三方机构长期来看也需要考虑转型发展。

  张为国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应该把ESG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控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持续发展信息要想真正地在企业、地区、行业、国家决策控制中发挥作用,这些信息必须植入到信息管理系统里,也就是业财融合的系统里。需要增加的信息源不多,更多的是在原来的信息源基础之上打一个标签即可。”

  “建议企业善用AI、物联网和绿色金融工具进行环境维度的数据搜集。”李栩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企业可以通过绿色金融激励来促进范围3数据管控和供应链穿透管理。举例来讲,链主企业范围3涉及上下游供应商,企业可以向符合绿色标准、提供范围3数据的上下游供应商提供绿色证明,持有绿色证明的供应商便可向指定银行借低息贷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点赞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分享 4
中油资本ESG获权威机构认可
 中国石油网消息(通讯员 卢子怡)近日,中油资本在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领域捷报频传,可持续发展综合实力获得权威机构

0评论2025-07-3110

强制披露落地首年,“科创板ESG优等生”名单出炉
财联社2025-07-25 23:08《科创板日报》7月25日讯(记者 杨小小)在2025中国科创领袖大会暨科创板开市六周年之际,由财联社与上海

0评论2025-07-3118

浙商ESG大会在杭召开
 浙江在线7月31日讯(记者 朱承 张恒)7月30日,以“赢跑世界沸腾未来”为主题的2025浙商ESG大会在杭州召开。来自国际组织、专

0评论2025-07-3115

祝慧萍:要重视单个项目ESG建设的精耕细作丨第四届ESG生态共建主题活动
2025年7月24日,由南方周末主办的第四届ESG生态共建主题活动于广州举办,以“ESG生态全景扫描”为年度主题,携手ESG生态伙伴,持

0评论2025-07-3110

波司登集团获ESG新标杆企业奖
海报新闻记者 赵恩 报道近日,证券之星第三届ESG新标杆企业评选结果揭晓。波司登集团凭借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SG)领域的扎实耕

0评论2025-07-3112

对示范区开展复核评估,完善“红黄牌”退出机制
  正在开展第五次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保护红线,“三北工程”,以及“十四五”山水工程生态环境成效

0评论2025-07-3012

计划到今年底前完成重金属环境安全隐患排查和立行立改
(来源:中化新网)  7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裴晓菲介绍,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

0评论2025-07-3012

低碳大米提振东南亚农业竞争力
转自:经济日报  今年7月,越南湄公河三角洲的夏季稻田迎来丰收,在越南农业与环境部主导的试点中,101个低碳水稻模式覆盖4518

0评论2025-07-3013

聚焦重难点!生态环境法典污染防治编研讨会举办
  7月26日,生态环境法典污染防治编若干重点难点问题理论研讨会在京举办。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中华环境保护

0评论2025-07-3011

对话柏基投资全球CEO:在华三十载,看好中国速度、创新活力与经济韧性
新浪财经李欣然、曲正圆(实习)  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浪潮中,中国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的重要力量。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0评论2025-07-3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