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章首页 文章分类 切换频道

落实“中非合作论坛”承诺,非洲基建投资新机遇

2025-06-20 10:19390

澳门,2025年6月12日——第16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于6月11-12日在澳门成功举办。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以下简称WWF)与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联合主办了主题为“绿色转型背景下的非洲基建投资机遇”的平行论坛暨“2025国际可持续基础设施促进机制(MISIP)”年会。论坛聚焦非洲基础设施绿色转型的机遇与挑战,深入探讨了混合融资、低碳技术应用和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框架(TNFD)等创新实践方案。

  当前,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持续高涨的背景下,绿色转型成为国际基建领域的新趋势和新要求。非洲国家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蕴藏着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在填补基建资金缺口的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气候韧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会民生改善,成为非洲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的重要议题。

  

WWF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伦燕致辞

  WWF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卢伦燕强调,在全球气候危机加剧的背景下,非洲基础设施绿色转型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前非洲面临1700亿美元的年基建投资需求,但仍存在巨大资金缺口。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以及与发达国家间的多边协作,为绿色金融创新提供了基础。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企业正积极采纳TNFD框架,中国银行等机构已率先将自然风险管理纳入金融实践。MISIP机制作为重要合作平台,应推动混合融资创新,整合公共资本、慈善资金与私人资本,为非洲可持续基建提供多层次解决方案。我们呼吁将MISIP实践与《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深度对接,通过“一带一路”与非盟《2063年议程》协同,在投融资、技术共享、能力建设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非洲绿色转型。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挪威代表处国际保护与发展团队负责人Steven McQueen分别进行了欢迎致辞和主旨演讲,他们肯定了MISIP机制对于推动多边合作的促进作用,赞扬了在“中非合作论坛”期间所达成的环境议题相关成果,并呼吁通过TNFD等工具将环境考量纳入投资决策,促进自然向好型发展。肯尼亚道路与交通部副部长Mohamed Abdulkarim Daghar则邀请中方企业进一步加大投资,以可持续的方式建立和完善肯尼亚的基础设施。

“MISIP赋能可持续基础设施开发”主题圆桌

  MISIP机制自2022年成立以来,从发布行业报告、开展企业ESG培训、推广标杆案例和促进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开展了丰富而务实的工作,致力于协同整合多方资源,推动绿色低碳 、ESG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在“MISIP赋能可持续基础设施开发”的圆桌环节,来自金融机构、基建企业与社会组织的嘉宾们交流了在机制框架下,各方进一步加强资源聚集、增进实践案例分享、促进项目融资,共同助力非洲绿色基建发展。

“混合融资:基础设施绿色转型中的融资模式创新“主题圆桌

  混合融资是通过公共资金引导、私人资本参与、多边金融机构协调整合多方资金的创新融资模式。在“混合融资:基础设施绿色转型中的融资模式创新“圆桌环节,多边金融机构、商业银行、投资基金、专业机构和会员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了绿色基建项目可持续融资的创新思路与实践路径。在“TNFD:在非中资企业基础设施自然风险管理与治理实践“圆桌环节,与会嘉宾分享了在基础设施建造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当地社区生计提升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案例,一致认为通过识别、评估与披露自然相关风险,建立健全自然风险管理体系,以提升项目环境绩效。这一实践不仅有助于中资企业在全球绿色转型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更将有效促进“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2063年议程》的战略对接,为落实“中非合作论坛”承诺、深化中非可持续发展合作提供新思路。

  

“TNFD:在非中资企业基础设施自然风险管理与治理实践“主题圆桌

  第16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由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和澳门招商投资促进局共同主办,本届的主题为“更好互联互通,更多合作共赢” 。论坛在两天时间里举办了250余场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70位部长级嘉宾、800余家机构逾3500名业界代表参加。


点赞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分享 6
国家能源局:预计三年内全国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
(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新型储能规

0评论2025-09-228

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发布《净零技术展望》 针对本土钢铁行业列出3种主要解决方案
(来源:易碳家)  8月21日,英国政府科学办公室(Government Office for Science)在英国政府官网发布《净零技术展望》(下称

0评论2025-09-228

渤海湾“海底草原”生态修复再造“蓝碳”
中新社河北唐山9月15日电 题:渤海湾“海底草原”生态修复再造“蓝碳”  作者 赵丹媚 艾广德 肖光明  清晨,巡护船从河北省

0评论2025-09-228

国务院吹风会实录:碳减排工具已撬动1.38万亿贷款
(来源: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9月11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举办。其中提到绿色金融、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内容,文

0评论2025-09-229

WWF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技能大赛,共促绿色金融创新与实践
新浪财经 2025年9月16日,广州——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以下简称“WWF北京代表处”)等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的“粤

0评论2025-09-226

当人工智能遇上生态治理,能带来哪些变革?
转自:中国环境网  在数字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给各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

0评论2025-09-2210

12个工厂加入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网络
新浪财经2025年9月16日,瑞士,日内瓦——12家制造企业近日加入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网络(Global Lighthouse Network)。至此

0评论2025-09-2213

海尔ESG成果入选“2025年ESG实践优秀案例”
【天极网IT新闻频道】随着ESG理念在中国市场从小众探索发展为主流刚需,ESG已成为企业重塑竞争力、开拓新增长极的核心抓手。作为

0评论2025-09-228

美国退了,欧盟松了,中国ESG的机遇来了
企业观察报2025年已过去四分之三,ESG事业在这一年的发展可谓频遭挑战。一方面,在政治风向逆转以及种种经济问题的影响下,美国

0评论2025-09-229

科技驱动+责任引领:解析维信金科ESG发展之路
身边24小时2025-09-18 16:11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下,环境(E)、社会(S)与公司治理(G)已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与长远发展

0评论2025-09-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