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文章首页 文章分类 切换频道

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海信“双碳目标”如何兑现,贾少谦划定行动蓝图

2024-10-22 16:06530

  10月16日,2024ESG全球领导者大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全球40个国家的顶级专家学者以及企业家代表沟通探讨ESG前沿议题。海信集团董事长贾少谦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首次对外公布了海信集团的双碳目标——将“不晚于2026年实现运营碳达峰,不晚于205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同时也指出,海信将围绕低碳运营、低碳产业链、低碳产品及服务三个方向推进ESG落地。

  在全球化大势之下,ESG作为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世界标准,也正成为评价企业形象声誉的世界语言,同时也是推动全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推进ESG治理可谓正当其时,未来也将愈发重要。

  据贾少谦介绍,近几年,海信将践行ESG作为整个集团的“全面布局”和“全球行动”来开展。今年年初,海信在集团董事会下增设了ESG委员会,作为统领部门推进ESG各项工作落地执行。今年海信集团新一届董事会履新后,董事会已达成共识并明确要求——海信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成为世界一流品牌。

  “放眼世界,一流企业必然有着一流的ESG表现,有着一流的公司治理水平。”贾少谦表示。

  “2026年实现运营碳达峰,2050年前实现运营碳中和”

  去年,海信集团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在全球拥有10万余名员工(2.5万外籍员工),建有36个工业园区和制造基地,除了Hisense这个母品牌,旗下还拥有东芝电视、容声、科龙、gorenje、Vidda、日立、乾照光电(11.760-0.25-2.08%)科林电气(24.2701.496.54%)等多品牌矩阵。对于海信这样一家每年生产数千万台家电产品,并与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的制造企业,践行ESG发展理念格外重要。

  大会现场,贾少谦首次宣布了海信集团的双碳承诺——将“不晚于2026年实现运营碳达峰,不晚于205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与此同时,海信也对外发布了首份《碳中和白皮书》,提出“Hi GREEN”碳中和行动蓝图,将围绕低碳运营、低碳产业链、低碳产品及服务三个方向进行落地。

  其中,在低碳运营方面,海信聚焦“绿色”和“智能”两大主题,将通过“极致能效提升—清洁能源转型—负碳技术探索”的阶梯路径达成自身运营脱碳。据介绍,目前海信已打造了1家全球“灯塔工厂”、3家零碳工厂、1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自2020年以来,海信集团单位产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17.3%;以2023年为基准,到2030年,海信集团碳排放强度将下降40%。

  本月,海信日立黄岛工厂刚成功入选了全球“灯塔工厂”名单,这也是全球首座多联机中央空调“灯塔工厂”,引入了工业4.0技术和理念,基于机器视觉引导、AI算法与设备互联,突破行业20多个自动化难点,实现了数字化能碳管理和能耗精准控制,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柔性化,将产品开发速度提高37%,劳动生产效率提高49%,生产成本降低35%,单位能耗降低13%。这家工厂将在2038年提前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

  在低碳产业链方面,海信以自身为支点带动上下游伙伴协同减碳。2025年将把超过2400家——即50%左右的供应商纳入碳排放管控,并推动40%的供应商设定减碳目标。

  在低碳产品及服务方面,海信也将聚焦“材料升级、结构优化、能耗降低”等着力点,持续推动绿色产品迭代优化。据介绍,目前海信白色家电产品一级能效占比已超过70%,海信激光电视能耗仅为同尺寸液晶电视的三分之一。到2030年,海信冰箱产品将100%达到或超过新国标一级能效标准,海信洗衣机产品将90%以上达到国标一级能效标准,商用空调单台产品使用过程碳排放强度降低超30%,激光电视以2023年为基准每年降低能耗10%以上。

  此外,为更好践行ESG发展理念,海信还将新型电网、新能源作为重大长远战略来推进。海信旗下的网络能源公司,致力于提供“产品-系统-方案-平台”全链路数字化储能解决方案,覆盖了源网侧、工商业侧、用户侧等全储能场景。今年8月底,海信成功收购并入主河北石家庄上市公司科林电气,这家公司涵盖了智慧电气、新能源、互联网+三大业务板块,未来海信网能将和科林电气一起组成海信的能源板块,在清洁能源、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在全球新能源市场打出独特的竞争优势与发展空间。

  绿色全球化,一流企业必然有着一流的ESG表现

  近两年,伴随国内家电行业增长趋缓,出海正成为越来越多家电企业共同的选择。对此,一些从事进出口相关业务的企业甚至传出了“不出海就出局”的论调。大会期间,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在与新浪财经对话中指出,“这种群聚效应的出现,既有国内消费不振导致的推力效应,同时也有外部贸易壁垒、关税政策导致的不得不走出去在当地建厂发展,降低成本。”

  “一个是推力,一个是拉力,这种双重效应夹击造成了‘不出海便出局’的局面。毕竟,如果一部分企业出去了之后发展好了,他们加强在研发、运营等方面的投入,那么没出去的企业慢慢地也就被淘汰了。”王辉耀表示。在他看来,伴随中国企业的走出去,未来绿色全球化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而这也是ESG全球化。

  据海信集团2023年财报,2023年海信集团营收2000亿元,其中海外收入达858亿元,占比42.6%,全球化进程正在加速。伴随海外业务的不断拓展,海信也正不断赢得全球政、企、社区、社会组织和消费者的一致认可。

  据贾少谦透露,目前海信南非产业园已为当地创造了1000多个直接就业机会、5000多个间接就业机会,并积极投身当地公益和慈善事业。海信的到来,让所在的亚特兰蒂斯工业区一改此前治安较乱、失业率高的状况,很多居民都在工业园和配套产业区找到了工作,有了稳定收入,生活水平得以提升。

  在欧洲,消费者非常关心环保与能效,尤其在能源价格大幅上涨之后,海信仅在欧洲就有1万名员工,设立了5个制造基地,高端、高能效和高品质家电产品赢得了挑剔的欧洲人的信赖。海信高能效冰箱产品,可以比欧洲A级能效还节能10%~20%,今年9月在德国IFA展上,海信推出的高能效洗衣机产品,比A级能效节能达50%。

  “放眼全球,海信已形成了欧洲、美洲、东盟,中东非,亚太和中国区——全球‘5+1’区域中心的研产销一体化布局,既带动了就业、贡献税收、服务当地发展,也降低了物流成本,减少了能源消耗。”贾少谦表示。在他看来,一流企业必然有着一流的ESG表现,有着一流的公司治理水平。

  据贾少谦介绍,今年海信集团新一届董事会履新后,已达成共识并明确要求——海信要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成为世界一流品牌,就必须对标学习世界先进公司的治理经验,以ESG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不断促进董事会的多元化,不断优化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朝着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加速前进!


点赞 0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分享 6
渤海湾“海底草原”生态修复再造“蓝碳”
中新社河北唐山9月15日电 题:渤海湾“海底草原”生态修复再造“蓝碳”  作者 赵丹媚 艾广德 肖光明  清晨,巡护船从河北省

0评论2025-09-221

国务院吹风会实录:碳减排工具已撬动1.38万亿贷款
(来源: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  9月11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举办。其中提到绿色金融、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内容,文

0评论2025-09-221

WWF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技能大赛,共促绿色金融创新与实践
新浪财经 2025年9月16日,广州——由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以下简称“WWF北京代表处”)等机构提供技术支持的“粤

0评论2025-09-221

当人工智能遇上生态治理,能带来哪些变革?
转自:中国环境网  在数字化、智能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给各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

0评论2025-09-221

12个工厂加入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网络
新浪财经2025年9月16日,瑞士,日内瓦——12家制造企业近日加入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灯塔网络(Global Lighthouse Network)。至此

0评论2025-09-221

海尔ESG成果入选“2025年ESG实践优秀案例”
【天极网IT新闻频道】随着ESG理念在中国市场从小众探索发展为主流刚需,ESG已成为企业重塑竞争力、开拓新增长极的核心抓手。作为

0评论2025-09-221

美国退了,欧盟松了,中国ESG的机遇来了
企业观察报2025年已过去四分之三,ESG事业在这一年的发展可谓频遭挑战。一方面,在政治风向逆转以及种种经济问题的影响下,美国

0评论2025-09-221

科技驱动+责任引领:解析维信金科ESG发展之路
身边24小时2025-09-18 16:11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下,环境(E)、社会(S)与公司治理(G)已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与长远发展

0评论2025-09-221

ESG新指南“三箭齐发”之后
来源:经济观察报记者 王雅洁中国资本市场的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生态正在悄然改变,上市公司、投资者、评级机构与监管

0评论2025-09-221

增量资金持续涌入 多只ESG主题基金回报率可圈可点
中国财富网2025-09-22 09:06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9日,在全市场107只ESG主题基金(万得纯ESG主题基金类别)中,今年以来,约87

0评论2025-0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