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信证券(27.250, -0.12, -0.44%)研究
文|张若海 宋广超 联系人:乔文作
欧盟是当今全球在ESG领域最为激进的监管区,其对中国的影响概括为三个层次的“两方面”:1)一方面包含金融政策,另一方面也包含产业政策;2)一方面影响中欧贸易,另一方面影响中国政策制定;3)一方面对中国企业而言是出海机遇,另一方面也是贸易壁垒。随着欧盟政治氛围转右和中国“绿色金融”五大篇文章提出,未来全球ESG投资和产业机会将在中国。
▍欧盟ESG政策激进,既深刻影响中欧贸易,又被视为中国ESG政策效法的对象。
欧盟历来是全球ESG领域的先进监管区,一方面欧盟可持续金融规模巨大,另一方面欧盟ESG政策呈现出体系化、先进性的特点。2023年,中国是欧盟第一大货物进口国(20.5%),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货物出口地,欧盟激进的ESG政策对中欧贸易产生巨大影响,已在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领域有所显现。同时,欧盟在ESG政策领域常常成为中国效法的对象,鉴于欧盟ESG政策经历一段密集出台期,而中国ESG政策在“绿色金融”五大篇文章指引下将进入新阶段,因此研究欧盟ESG政策将对预测中国未来的ESG政策走向有一定助力。
▍欧盟可持续金融政策:将ESG因素融嵌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
欧盟《可持续发展融资行动计划》是串联2018-2024年欧盟几乎所有金融相关ESG政策的主线,包含十个要点,其中Taxonomy、SFDR、CSRD和ESRS对中国政策制定和投资影响较深。
1)Taxonomy界定了“绿色经济活动”的范围,是众多金融政策的基础,而中国绿色债券目录具有相同的作用,我们通过综合中欧多方目录测算上市公司绿色收入占比,发掘ESG机遇。
2)SFDR规定了金融机构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办法,中国目前尚无对标政策,我们通过关键词识别ESG基金,并通过投资标的ESG得分衡量基金的ESG绩效,在政策缺位前提下发现基金产品的投资机遇和风险。
3)CSRD/ESRS规定了企业的可持续信息披露办法,一方面影响在欧贸易额达到一定水平的中国企业,另一方面影响了4月12日出台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报告披露指引》,我们对中欧信披政策进行深入解读,并挑选出可能受到相关政策影响的上市公司。
▍欧盟可持续产业政策:出海机遇和贸易壁垒风险并存。
对于中国企业,欧盟ESG政策下的发展机遇存在于欧盟实现其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中国企业的产业优势,风险则存在于欧盟以ESG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
1)机遇:《欧洲绿色协议》定调2050年远期目标,“Fit for 55”规划2030年中期目标,在此框架下,新能源汽车(2035年100%脱碳)、可持续航空燃料(2050年70%份额)、绿色航运(中国造船业全球领先)、绿氢制造(中国电解槽产业全球领先)、绿色建筑(建筑业央企出海)等产业或迎来出海机遇。
2)风险:欧盟对自身商品缺乏竞争力归结为境内ESG成本过高,因此在进口方面提高ESG要求。①电池法案瞄准中国出口额较高的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意在解决其使用过程的绿色属性和回收过程的污染属性之间的矛盾。②CBAM面向初级产品,严重压低中国商品出口利润,倒逼国内碳市场扩容。③禁止强迫劳动产品条例可能构筑针对中国的区域性贸易壁垒。④CSDDD要求欧盟大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中国企业将受到客户要求不断提升ESG治理水平。
▍欧盟未来ESG政策走向:政治氛围转右,全球ESG领军者或易主中国。
2024年6月欧洲议会大选,右翼党派崛起,绿党失势。在此情形下,欧委会主席可能促成中右翼与极右翼联合。我们预测,欧盟ESG政策将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惯性,但预期将不断减弱,未来欧盟ESG政策重心将从绿色发展机遇转为绿色贸易壁垒。未来全球ESG金融机会,仍将长时间保持在欧盟;未来ESG产业机会将由中国主导。
▍投资建议:
2023年底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以来,中国可持续金融政策陆续出台,后续可关注相关政策变动,投资ESG绩效良好的金融产品。可持续产业方面,在新能源汽车、可持续航空燃料、绿色航运、绿氢制造等产业上,中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建议关注这些行业中对欧出口占比较大的企业。同时建议关注中国特色的ESG产业,例如煤炭、钢铁、有色等“两高”行业的边际减碳。
▍风险因素:
欧盟ESG政策转向或推行不及预期;政策解读可能不准确;全球能源市场波动;国际关系恶化;欧洲各国大选存在变数。
本文节选自中信证券研究部已于2025年1月15日发布的《全球ESG研究—欧盟ESG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报告,具体分析内容(包括相关风险提示等)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