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Replas T&P 2025
第三届塑料污染防治理论与实践论坛
主题:关于塑料的哲学
随着欧盟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政策不断深化,欧洲企业的“绿色转型”压力越来越大。从碳关税(CBAM)到ESG报告标准的严格审查,布鲁塞尔的政策制定者或许从未预见到他们精心设计的绿色新政,正将企业推入一场“合规地狱”。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欧盟制造业外流规模同比激增37%,其中23%的企业明确表示,绿色合规成本已成为难以承受的负担。
编者按
欧盟可持续政策正经历从“理想主义”到“现实妥协”的转型。一方面,碳关税和ESG报告的严苛要求暴露了监管冗余与产业外流风险;另一方面,《竞争力指南》的综合法案试图通过简化规则、分层监管缓解企业压力。然而,如何在绿色转型与工业竞争力间找到平衡,仍是欧盟的未解难题。未来政策走向将取决于三大关键:
技术路径的弹性(如过渡能源认可);
全球竞争格局(中美补贴与碳定价差异);
利益集团的博弈(传统行业与环保组织的角力)。欧盟的案例表明,可持续政策的设计需兼顾目标合理性与执行可行性,避免“绿色长征”沦为“作茧自缚”。
李 编 博士
高分子物理与化学专业
进入废塑料化学循环领域4年
专注PET、PE、UPR等化学回收
塑料打包站正在经历怎样的变革?个体户、回收网点、连锁门店····趋势是什么?技术创新、管理升级和市场拓展如何发展?···
带着这些热点话题,2月16日晚上8点半,北京国嘉基业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废塑料新观察将邀请太初环塑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曹卫东做客直播间:
塑料打包站的演化和进步
政策转向:从“激进监管”到“竞争力优先”
2025年1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盟竞争力指南》,提出将合并CSRD、CSDDD等法规为综合法案(Omnibus Package),释放出简化ESG监管的信号:
分层监管:豁免中小企业部分报告义务,推迟CSRD第二阶段实施至2028年,并简化环境指标。
弹性化转型:允许低碳天然气等过渡能源企业获得绿色融资,暂缓航运业排放核算标准,为技术升级留出缓冲期。
柔性尽职调查:供应链人权审查改为“基于风险的方法”,降低企业审查压力。
欧盟对企业的ESG报告要求堪称繁杂,报告指标的数量和复杂性令人咋舌。更严重的是,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ESG咨询费暴涨,德勤单家企业的尽调报价已高达250万欧元,这些费用最终将由消费者买单,形成“绿色溢价”。
尽管欧盟在听证会上承认现有ESG体系冗杂且官僚主义严重,但为了缓解企业压力,欧盟委员会计划将《企业可持续性尽职调查指令》(CSDDD)、《企业可持续性报告指令》(CSRD)和《欧盟分类法规》(EU taxonomy)合并为一部综合立法。这一举措虽然在理想状态下有望简化流程,但现实中,许多企业已经感受到了过度合规所带来的生存压力。
争议与角力:可持续与竞争力的天平如何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近期发布的《欧盟竞争力指南》则提出了对当前可持续金融法规的修订。该指南是欧盟委员会在2024-2029年任期内推出的重要战略规划,主要聚焦创新、脱碳和供应链安全。尽管它意在解决欧洲生产力增长滞后的问题,但也引发了关于欧盟可能降低ESG发展要求的广泛讨论。该计划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推动技术领先、促进脱碳以及加大对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投资,来推动经济复苏与气候中和。然而,随着政策执行逐步走向现实,企业面临的合规成本与创新压力却在不断加大,很多企业已开始质疑,欧盟的绿色转型是否真的能实现多方共赢,抑或是在理想主义的框架下加剧了经济困境。政策调整引发两极反应:
支持者:德国工业联合会(BDI)称,中型企业年均ESG合规成本超50万欧元,削弱全球竞争力;钢铁、化工行业呼吁纳入过渡技术认证(如30%氢能炼钢)。
反对者:北欧养老基金警告“标准倒退动摇绿色债券信心”;环保组织联署反对降低气候承诺约束力。剑桥大学专家指出,政策调整并非放弃目标,而是应对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补贴竞争的策略——欧盟需证明“绿色转型不意味超额成本”。
未来挑战:平衡术中的隐忧
欧盟面临两难抉择:若维持现有标准,2030年制造业或流失12%全球份额;若过度放松,年增1.2亿吨碳排放。此外,政策频繁变动加剧市场不确定性,如200多名金融业者联名要求保持法规完整性。
ChinaReplas T&P 2025
第三届塑料污染防治理论与实践论坛
会议主题:关于塑料的哲学
主办方:中国合成树脂协会
2025年3月18日19:00-23:00,苏州
会议语言:中英文同传
会议内容(持续更新中)
第一部分:塑料的哲学即是人的哲学
● 人类创造物与自然秩序之间的关系
● 塑料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变化
● 价值权衡与选择
● 塑料污染、人、制度,三者关系的思辨
● 塑料污染的因果链分析
第二部分:经济学视角下塑料污染
● 错误的定价
● 无需承担的责任
● 不明确的物权
第三部分:全球治理塑料污染理论研究对比及哲学反思
● 禁止限制替代方案的背后的逻辑
● 主体错乱下的政策逻辑的混乱
● 主流治理方案哲学思考
第四部分:治理塑料污染实践的难题
● 系统性解决方案的哲学基础
● 责任的明确:塑料污染谁应该承担责任
● 费用的来源:治理塑料污染费用谁来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