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网
2025年9月22日,由兴证全球基金、兴银理财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投资·向善”复旦管院·兴动ESG大讲堂暨高校基金会慈善资产管理研讨会圆满落幕。本次论坛汇聚资产管理行业代表、高校基金会负责人,围绕ESG投资、高校基金会资产管理、大类资产配置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度研讨,跨界共话“向善”投资的力量与可能。
兴证全球基金党委书记、副总经理陈锦泉在致辞中聚焦高校基金会与资产管理机构的价值共创。他指出,高校基金会承托着社会各界的善意,也肩负着推动教育进步、科研创新乃至社会发展的远大使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放大其社会价值,是对这些“善意资本”的必然要求。他介绍道,兴证全球基金与多家高校基金会保持深入合作,坚持“风险控制、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理念,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进一步推动高校基金会与资管机构之间的理解与合作,真正成为长期陪伴、共同成长、价值共创的同行者。
兴银理财党委委员、总裁助理贺轶在致辞中表示,ESG投资不仅是理念创新,更是对人类未来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他回顾了兴业银行集团十九年来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持续深耕,强调兴银理财已将ESG产品作为三大特色主线之一,逐步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引导资金流向绿色产业,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宇宁在主题演讲中深入剖析高校基金会投资的特殊性与创新路径。他指出,高校基金具有长期性、公共属性和流动性要求三大特征,并分享北大基金会逐步走向“资产配置+委托管理”的专业化历程。他强调,投资工作的破局需从战略层面获得支持,建立一定的容错机制,推动专业化改造,真正实现“通过投资贡献资产增长”。
谢治宇:大类资产配置助力权益投资,全球进入全新周期
兴证全球基金副总经理谢治宇在主题演讲《权益投资眼中的大类资产》中,从权益投资视角系统阐述了大类资产配置的逻辑与当前环境下的新挑战。他指出,大类资产的收益本质是对承担风险的补偿,配置需围绕资金目标、风险收益优化与组合分散三大原则展开。
谢治宇提出,大类资产可从两大思路助力权益投资:其一,通过宏观变量(如金铜比、国债收益率、汇率等)识别经济周期阶段与系统性风险,解释非基本面波动;其二,结合美林时钟框架,在经济增速与通胀的不同组合下配置占优资产风格(如景气、质量、价值、红利)。他以过去三年为例指出,经济承压阶段价值风格虽长期占优,但短期表现受限,这与权益基金整体业绩压力形成呼应。
针对当前环境,谢治宇强调全球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全新周期中:去全球化导致各国经济周期错位,供应链重塑推动新工业化进程,中国严守财政纪律与美国政策形成反差,传统以美国消费为核心的全球化研究范式被打破。在此背景下,资产比较需增加国别维度,企业决策也需细分区域市场。
此外,他指出长久期资产风险回报下降是另一大挑战,因货币宽松与老龄化压低了长期收益率,投资者转而通过信用暴露、高分红股票替代债券等方式应对。同时,股债相关性在流动性极端环境下发生同向波动,需加强黄金等逆周期资产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