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环境社会治理可持续发展报告。
在公司治理方面,2024年,中国建筑董事会层面共开展2次与ESG相关培训,公司在任独立董事均参与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反舞弊履职要点及建议” 培训,公司在任所有董事均参与了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普法培训。 董事会评估是推动公司治理完善的驱动方式之一,公 司定期对董事会开展有效性评估,及时发现董事会履 责的薄弱环节,持续提升董事会效能。
中国建筑建立“双碳”组织体系,成立由董事长担任组长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小组,负责全面推动“双碳”及相关工作; 各二级机构明确“双碳”分管领导、负责部门及专职人员,将“双碳”指标目标纳入子企业考核评价体系。 报告期内,中国建筑召开2次公司“双碳”工作大会,专题部署“双碳”工作。为提升相关人员在气候变化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公司推进完成16节ESG 线上课程成果应用,覆盖至三四级单位,保障公司员工均能接受包括应对气候变化议题在内的相关培训。
中国建筑结合行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细化形成了包含980项较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4,477项一般 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企业标准。各子企业依据标准对各类隐患实施分级管控,组织排查、整治事故隐患,推动形成了事故隐患自查自纠的良性机制。
2024年,公司组建3个安全生产专项督查组在全国开展常态化督查,组建13个检查组开展交叉互检,远程视频检查海外重点项目,在重点时段、重点地区加强 安全生产带班检查,加大对重点工程的检查频次,全年检查项目1,000余个,有力保障了重点时段、地区和项目的安全平稳。
在环境方面,中国建筑重视能源高效利用,要求子企业健全能源体系,做好能源资源的限额管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及产品,鼓励采用节能技术、材料、设备等。
报告期内,公司编制印发《加快推动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明确2024—2027年节能降碳的阶段性目标及节能降碳专项行动,并要求各子企业紧扣自身业务特点与行业发展趋势,加强节能降碳工作组织领导,制定细化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强化节能降碳监督考核评价,持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报告期内,中国建筑中标15个清洁能源、水务环保领域项目,总投资额合计约500亿元,权益投资额合计约75亿元。其中,4个为水务环保领域项目,投资内容包括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等;11个为清洁能源领域项目,投资内容包括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电站、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能源站等。中国建筑“光储直柔”06产业合作联盟已扩大至公司内29家单位参与,与清华大学、南方电网、国家电网等跨行业机构建立产研合作模式。
中国建筑积极参与制定建筑行业绿色低碳技术、产品、评价标准,参与制定建筑领域碳排放配套政策及碳排 放监管顶层设计,牵头及参加住建部《建筑企业碳排放核算导则》《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计量核算标准》《零 碳建筑技术标准》《建筑与市政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 等多项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推动绿色建筑技术的规范化和普及化。同时,公司持续推进绿色建筑认证工作,截至报告期末,共计完成绿色建筑低碳项目1,013个;投资开发71个绿色建筑项目,其中,18个项目获得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认证。子企业中海宏洋针对集中商业和写字楼物业制定了《商业绿色环境公约》《商办绿色环境公约》,2024年完成在营租户92%签署目标,2024年起新增租户实现100%签署。
2024年度,公司完成6,955家满足条件的绿色供应商入驻绿色商城,总合作额达2,487亿元,同比上升21%,完成绿色采购评审1,000余次。 区域联采100%对绿色供应商进行评审激励,成交供应商中有超26%是绿色供应商,数量超500家。
在社会方面,中国建筑构建了以员工为中心的关爱服务体系,组织2024年职工运动会等文体活动,平衡员工工作与生活,针对女性职工、一线职工及离退休人员、残疾员工等特殊群体建立专项保障机制,切实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中国建筑充分发挥在规划设计、产业运营、劳务 用工、电商平台等领域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精准 帮扶“中建模式”,充分发挥建筑产业链“链长”优势,广泛链接整合上下游资源,致力打造多方联动、共促振兴的大帮扶格局,助力援扶地区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度,中国建筑持续向公司定点帮扶的甘肃康乐县、康县、卓尼县,对口支援的福建省长汀县等帮扶地区投入无偿帮扶,普惠人数507,890人, 全年采购帮销农特产品6,208.7万元,无偿投入资金14,814.21万元,物资折款79.06万元,总投入14,893.27万元。
此外,中国建筑将志愿服务与主营业务相结合,推动项目化运作,围绕乡村振兴、助老助残、环境保护、 进博会服务、“一带一路”等开展“建证未来”青年 志愿服务活动, 推动志愿服务与企业发展互融互促。2024年度,中国建筑对外捐赠、公益项目总投入15,443万元